当下六月,产销两端持续高位运行,需要每一位员工持续奋战、顽强拼搏,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、追求卓越的上柴精神,为实现12万台的年度经营挑战目标而顽强拼搏。
本号【拼六月 战高产 我们在一起】专栏今期展示菱重发动机公司姚恺欣、王华杨、胡骏三位同志的风采。
姚恺欣,菱发公司机加工加工中心操作工。
入职3年来,认真仔细的他已成长为生产一线值得信赖的员工。今年3月高产以来,姚恺欣负责机加工车间最关键的核心设备五面体加工机,为保证竞赛任务完成,该工序放弃了每日上午下午的休息时间,且通过在设备边吃饭减少设备停工时间。
工作中,大量精加工关键尺寸都需要操作人手动测量,小姚一丝不苟,做到无差错无失误,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生产任务,得到车间、班组员工的一致点赞!
【车间领导评语】质量第一,没有质量的产量再多也是白做,怎样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产量是摆在每一位员工面前最大的课题,小姚为高产放弃个人休息时间认真仔细对待每一次的数据调整输入,做到无差错、无失误,取得优异成绩。
【同事说】装配线有姚恺欣的地方,质量产量都有保证,我们相信他,学习他。
王华杨,菱发公司装试组试车工。
95后的他早已名声在外,“上汽青年岗位能手,奥赛冠军”,这样的头衔落在他的身上,实至名归。“三保一夺”劳动竞赛中,给他一个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,试车、装配、缸盖机加工、铲车驳运,菱重的生产岗位,哪里都有他的身影。1652只缸盖成品加工,试车完成121台……这些数字背后,都是他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的支撑。做事仔细的他,在生产中多次发现质量问题隐患,并及时处理,保证了菱重发动机的产品质量。
【车间领导评说】在这次劳动竞赛中,王华杨让自己全能战士“万金油”的特长在多个岗位得到充分体现,完成了既定的生产目标,满足了营销市场需求,同时他也是菱重车间梯队建设完善的一个缩影。
【同事说】王华杨作为实习生就进入菱重公司,从“一张白纸”成为如今的装试全能选手,这和他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学习钻研的精神是分不开的。
胡骏,菱发公司装配车间员工。
作为车间老师傅,他全身心投入劳动竞赛创高产,为了满足生产任务,每天都工作到最后。天有不测风云,他年迈的父亲久病在床突然病重,心脏需要动手术,胡骏听闻消息后立刻赶到周浦医院。与医生沟通好手术时间后,第二天就又回到工作岗位,当车间领导劝他回去陪父亲的时候,他说,“目前还算稳定,等动手术了我再回去”。手术当天他陪夜,第二天中午又赶回公司。在他的带动下,装配车间3个月完成了劳动竞赛目标121台,并创下了单月出产47台的最高记录。
【车间领导评说】胡骏是从上柴转到菱重的老员工,除了带来老上柴的娴熟技术,也带来了老上柴人不畏艰难、勇于奉献的精神。菱重装配单月产量创新高,他居功至伟。
【同事说】胡骏作为菱重装配的老员工,平时工作勤勤恳恳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是年轻一代员工学习的榜样。